隨著互聯網大勢,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信息化手段,對產業鏈條信息流程進行了重構,以滿足消費者多元化、高效率的要求?;诖?,供應鏈金融領域也越來越受行業人士的關注。
與電子商務融合創新發展模式
供應鏈金融與電子商務的融合,有助于降低銀行對小微企業授信的考察,節約了時間及成本,緩解了B2B線上化小微企業融資貴、融資難問題。
通過電商平臺初步篩選的訂單,依托平臺直連技術,可以實時推送到齊商銀行在線供應鏈平臺的中后臺進行審批及貸款資金定向發放。交易成功后,貨物進入監管倉庫進行監控,監管方收到銀行在線傳輸的發貨指令后,方可放貨。
這樣一來,借款企業憑借第三方電子商務企業確認的電子訂單向供應鏈融資平臺申請融資,解決了上游供應商進行生產性活動的資金短缺問題,也緩解了下游經銷商企業臨時性購貨的資金壓力。
供應鏈金融預付賬款融資模式
舉例說明,白酒廠家與經銷商線上簽訂電子合同,保證真實貿易背景;
然后,銀行與白酒廠家、經銷商簽署《三方合作協議》,經銷商按規定存入首筆保證金。
接下來,銀行將合同的剩余款項實施款項支付(或票據送達)給白酒廠家。
最后,白酒廠家向經銷商發放部分貨物,經銷商向銀行申請再次提貨時需要還款或追加保證金,銀行通知白酒廠家再次發貨。
此外,授信到期前15日,若客戶未及時還款用來提貨,銀行將向白酒生產商發出差額退款付款通知,補足未發貨部分對應的金額。
供應鏈金額平臺為白酒產業鏈條匹配了該供應鏈模式后,白酒廠家根據經銷商分次提貨的額度進行定量生產,避免了白酒廠家庫存積壓占用成本。同時,經銷商用較少的首付款“撬動”了全部合同金額,減少了資金墊付成本。
供應鏈金融與農企業合作模式
供應鏈金融服務商與惠農企業達成合作,當農戶需要資金時,線上發起貸款申請,銀行借助大數據線上篩選客戶。
供應鏈金融服務商與惠農企業在各區域組建的擔保公司共同進行實地考察,借助核實農戶養殖數量、規模、周期等,并對考察合格的農戶進行征信調查。
接下來,征信調查合格后,供應鏈金融服務商、惠農企業與農戶形成合作關系,農戶需由本人作為借款人辦理手續,銀行與農戶簽訂《借款合同》《擔保合同》,由擔保公司對授信業務提供擔保。農戶與惠農企業簽訂《棚舍抵押協議》,提供棚舍作為抵押,在養殖期間以活物作為抵押。
然后,商業銀行資金提供給農戶,農戶用資金定向購買惠農企業經營的飼料、良種、藥物等生產要素,農戶按照惠農企業的要求進行養殖,待肉雞、肉鴨出欄后,定向銷售給惠農企業指定的肉食品加工企業。
同業機構供應鏈金融合作模式
城商行(如銀行A)與北京某家食品公司(核心企業)達成供應鏈合作意向,合作前提是對核心企業在全國的所有子公司進行授信。城商行由于地域限制,無法在省外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于是積極尋求與同業金融機構的合作,該供應鏈模式不但可以打破商業銀行供應鏈業務服務范圍和半徑,而且可以極大降低合作銀行供應鏈業務風險。
城商行A結合各合作金融機構區位優勢,向B、C、D等城商行推薦核心企業下游客戶交易數據。
接下來,城商行B、C、D等通過“大數據”篩選銀行A推薦的核心企業,對優質下游企業進行考察和授信。
最后,城商行A為合作金融機構開展的供應鏈金融業務提供壞賬擔保,核心企業為城商行A提供擔保。
物聯網供應鏈金融發展模式
物聯技術的發展,為商業銀行開拓供應鏈金融服務領域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兩者的結合不但可以將貨押的風險降到最低,而且可以減少庫存成本,進一步豐富互聯網視角下供應鏈金融服務小微企業的路徑選擇。
供應鏈金融服務商引入物聯網技術,恰恰解決了貸后成本高、風險不易控制的難題,也有力緩解了企業貸款負擔。
未來的金融形態一定會變成移動金融,普惠金融,智慧金融,法治金融幾個方面。未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會有更多的創新。
互聯網金融環境中,對于供應鏈要提倡供應鏈扁平化,而這種扁平化可以給企業帶來更多機會,也能夠更有效地有促進和加強供應鏈金融的健康發展。